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10|回复: 1

专家称成吉思汗陵可能位于四川川西(大小金川之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5 13: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吉思汗,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之鞭”,东方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名副其实的“人类之王”。关乎成吉思汗,特别是关乎他的驾崩、他的陵墓,700多年以来,聚讼纷纭,一直是世界性的超级谜案。

  但是,时至今年9月28日,日本共同社与中国新闻社先后报道家在大连的蒙古族女性乌云其其格(80岁,自称是成吉思汗第34代后裔)透露“成吉思汗墓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后,无论学界,还是网络,没有动静,都在沉默!

  面对“成吉思汗葬身四川”这般的高度敏感话题,学界集体沉默,显然是极不正常的——都被震得哑口无言?抑或面对成吉思汗后裔的说法,质疑难苟同亦难,无言以对?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终于,龙门石窟研究所(龙门石窟研究院)前所长、研究员、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先生站出来了!

  “‘成吉思汗葬于四川’在内蒙古学界乃至高层,已经传说了一段时间;机缘巧合,我得知了这一消息,受托研究这一说法的历史真实性,并相约保守这一秘密。”温玉成先生说,“既然消息上了传媒,保守秘密已经落空,那我就亮出自家的研究心得吧!”

  起初,温先生想在凤凰卫视引爆这一话题,“王鲁湘先生是我的朋友”。想来想去,在河南工作了40多年,对《大河报》情有独钟,最后决定将这一“大礼”送给《大河报》,让“成吉思汗葬于四川”在“中原引爆”。

  记者火速赶往北京温先生寓所,倾听他的关乎“成吉思汗葬于四川”的“探索与发现”。

  倘若说乌云其其格只是知道成吉思汗陵在川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温玉成先生则从学术上给出了成吉思汗陵墓为什么可能在川西。

  缘起与秘闻

  温先生是中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从“术业有专攻”上说,“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不大可能成为他破解的学术课题。

  是今年的一次机缘巧合,让他走上了破解“成吉思汗陵墓之谜”的学术之路。

  “9月23日,从北京飞往内蒙古呼伦贝尔,次日乘车5个小时,赶往鄂伦春旗,应邀考察嘎仙洞。嘎仙洞现存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祝祷文,是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近年发现洞顶似有人工开凿的现象,内蒙古学者不能定夺,请我去认定一下。我一看,那岩石纹路,就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工开凿的,但工程太浩大,造像没能完成,停了下来。”

  9月25日晚,呼伦贝尔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孟松林前往宾馆探望温先生。谈话间,孟先生说及成吉思汗陵可能在四川大金川、小金川之间,并嘱其保密。“孟先生不但是位官员,也是一位蒙古学学者,著有《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等。为破解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先后31次前往蒙古,至于在内蒙古寻访,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但是,一无所获,陵墓之谜始终不得破解。一次,他从家住大连的一位厨师那儿听说成吉思汗葬在四川——这位厨师收藏的几件蒙古文物,正在呼伦贝尔博物馆展览。孟先生说,关于成吉思汗陵在四川,这位厨师说了很多的东西,他文化程度不高,就是编故事,也不至于说到川西去,不可能编得这么有鼻子有眼的,非常圆融,无懈可击。孟先生问我四川方面是否有熟人能给个方便?若有,可一同实地考察。不然,在茫茫大山中寻访成吉思汗陵,语言不通,你我倘无向导,心有余而力实不逮也。”

  回到北京,温先生开始查阅相关史料——史料表明:“成吉思汗葬身四川是有可能的”。

  文献与考古

  考察权威文献,关乎成吉思汗陵墓,约略有——

  《元史》:1227年七月己丑日,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寿六十六,葬起辇谷。

  《蒙古黄金史纲》:1227年,六十七岁,七月十二日宾天。在汗的大地,修筑了永世坚固的八白室(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成吉思汗陵)。后葬不而罕·合勒敦山(在蒙古乌兰巴托东北约180公里处,东经109°北纬49°)。

  《蒙古源流》:灵车到了也客·哈札尔,因请不出成吉思汗金体,乃就地建了八白帐(即八白室)。

  《草原帝国》:1227年8月18日,在平凉以西地区去世,终年60岁,遗体葬不而罕·合勒敦山。

  “八白帐”成吉思汗陵是衣冠冢,不存争议;不而罕·合勒敦山与“起辇谷”,当为破解成吉思汗陵墓之谜的原点。

  日本考古队认为成吉思汗结婚地,今日蒙古合刺主鲁格山的一个山谷当是“起辇谷”,此地也在不而罕·合勒敦山区域,但是地毯式扫描毫无发现;美国考古队认为蒙古宾德尔敖包之北11公里的一座契丹古城乃“起辇谷”,也在不而罕·合勒敦山区域,考古发掘,一无所获。

  这一切,都源于知情者一言不发。

  查阅史料,成吉思汗驾崩与丧葬,最为权威的知情者,当有3人:夫人也速哈惕,四子拖雷,近臣吉鲁干·把都儿。

  “也速哈惕、吉鲁干·把都儿诸史无传,拖雷有传,但不言成吉思汗驾崩与丧葬。3人秘而不言,遂有成吉思汗陵墓之谜难倒今日蒙古学学界。”

  栈道与陈仓

  成吉思汗“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寿六十六,葬起辇谷”——首先,学界包括郭沫若先生等,将“萨里川”框定在蒙古,即克鲁伦河与土拉河两河上游之间,是有不小问题的。

  “史书记载一片混乱,考古调查毫无成果,萨里川定位南辕北辙,凡此等等,成吉思汗陵墓疑案悬而难决。”温玉成先生说,“萨里川倘若在蒙古,成吉思汗驾崩于此,他的灵车,怎么可能北行而走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即现在的成吉思汗陵?”

  四川大金川、小金川之间,当是“萨里川”之所在。“萨里”,正是“衣襟”耳。

  史料表明:1227年六月(农历),成吉思汗由六盘山南进驻军清水。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勒内·格鲁塞在他的历史名著《成吉思汗》中这样写道:“公元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东部山区渭河北面的清水县(当时他正在那里避暑养病),终年刚刚60岁。”

  从农历六月到公历8月18日,一个多月之间,成吉思汗真的在清水“避暑养病”,真的就没有干些什么吗?

  查阅有关元史资料,确实到农历六月为止,没有了下一步的信息。

  “现在大多都是‘专家’,研究元史的,不怎么倚重宋史,研究宋史的,不怎么倚重元史,即使宋史说了元史的事儿,也不怎么当回事儿。”温玉成先生感叹道,“岂知元史不言,宋史有载?!”

  查阅《宋史》,成吉思汗六月驻军清水后,蒙古军(北兵)左右两军南下激战正酣,成吉思汗难道会在清水“避暑养病”?!

  从《宋史》曹友闻、高稼、陈寅等传记中,温玉成先生理出农历六月至公历8月18日蒙古军左、右两军南下作战之路线图——左路军(东路军):清水——凤州——河池——略阳(沔州)——大安军——广元(利州)——剑门关;

  右路军(西路军):清水——天水军——西和——武都。

  在西和,右路军分军进击略阳,与左路军会合,一路南下作战,声势浩然,与宋军激战酣然;

  右路军剩余部队自西和南下,《宋史》言及其“逼近武都”之后,这支部队竟然就此悄然消失,无影无踪了!

  左路军激战正酣,右路军为什么悄然蒸发?温玉成先生给出了“猜想”中的右路军“消遁”路线图:武都——文县——南坪(九寨沟)——忒刺(松潘)——黑水;黑水分军,一路至马尔康——大金川——丹巴,一路至小金川至丹巴,丹巴合军,也许继续前行了一段路程(见图中虚线部分)。

  如果从成吉思汗进驻清水至他驾崩,这段时间以30天计算的话,日行军约为39公里;若以40天计算,日行军约为29.5公里。“前面作战,可能慢一些。无论怎么说,蒙古骑兵以这样的速度进发,是不在话下的。”

  问题是,蒙古军到川西去干什么?

  “成吉思汗要到大渡河去,寻找灭南宋、灭大理之前的大本营。松潘在1253年成为忽必烈征伐大理的三军大本营,当有赖于成吉思汗的这次经营。”温玉成先生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蒙古军的惯用战略,灭金国,也是沿着伏牛山南下,到今日禹州与金兵展开决定性的三峰山之战,而后拿下都城开封的;灭南宋,也是绕道西边,先进行了具有决定性的襄阳之战的。左路军激战宋军,无非是掩护成吉思汗率领他的大约1000骑精兵,前往大渡河寻求灭南宋、灭大理的前哨阵地。何况当时的川西,不是南宋与大理的管辖区域,其尚在分裂之中的吐蕃管辖下,他的行军,可谓如入无人之境。”

  成吉思汗的行军路线,对于步兵来说,行军也许是异常困难的;对于骑兵来说,小菜一碟,因为这一线,都是游牧区。《康定情歌》不是开头就唱“跑马溜溜的山上”吗?

  不能以“行路难”考量军事行动。工农红军从这儿走过,成吉思汗的精锐骑兵倘若不能征服川西山川,岂能征服天下?不可小瞧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与战略胆识,不然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也不会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录,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这位令人惊异的领袖的成功,让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

  结语与推测

  从当时的形势看,西夏已亡,金已求和,灭在旦夕。大理与南宋,成为成吉思汗的战略重点。作为伟大的战略家的成吉思汗,此时南下川西,到大渡河畔寻找战略大本营,乃是当务之急,亦是英明之举。

  “是故,成吉思汗病死在川西,葬在大、小金川之间,应是可能的。蒙古人没有祖陵概念,如果那么多蒙古族帝王都归葬在一起,蔚然成群,不可能到现在连皇陵的影子都找不到。蒙古人认为死就是升天,死者不能打扰,否则不能升天,是故迁葬是不可能的。在川西,骑兵易行,灵车难动,而运送成吉思汗金体,按照规制,必须使用灵车与仪仗。在川西,这些条件,显然都是不具备的。成吉思汗死在川西,只能就地安葬。估计灵车是后来操办的,北上灵车‘请不出金体’,实是掩人耳目、一个安抚蒙古各部的策略。况且时值夏天,运送尸体出川,难有防腐措施,当不可为。成吉思汗遗嘱与拖雷临时决定,都应为就地安葬。因此,700多年来,一直将寻求蒙古诸多帝王陵墓中线索记载可算最为清晰的成吉思汗陵的目光,一味集中在蒙古高原,这才有了一无所获。”温先生说。

  当然,在大、小金川,也不是找到一个蒙古古墓,就可断定为成吉思汗陵。依据《元史·祭祀志·国俗旧礼》,该墓应有如下文物——

  木棺——整木中间挖成人形、契合为棺,金箍四条固棺;

  皮帽、貂皮袄、靴袜、金腰带;金壶、金瓶、金盏、金款子;黄金饰鞍辔的马匹(祭祀战马饰黄金鞍辔);

  墓穴五里之外有“烧饭”处,埋有祭祀马、羊等;

  或许还有殉葬者。

  总之,不只是日本共同社报道中所言的“洞中有大量财宝,还有制成木乃伊的成吉思汗尸体”的问题,就能断定其为成吉思汗陵墓的——“木乃伊”,更可能是传说中由“金体”而来的一种当下“误传”。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成吉思汗川西墓地的位置,是乌云其其格从祖辈开始,通过口头传承至今的,家人每4年都会拜祭一次;根据她的描述,民间历史学者滕木其乐去年7月赴当地调查,确认了洞窟的入口。

  温先生怀疑:那位向孟松林先生透露风声的大连厨师(名字已记不起来),年龄50多岁,可能是乌云其其格的儿子。

  温先生声明

  关乎成吉思汗陵,有很多秘密,但是都不能说——这是蒙古族群必须坚守的秘密。

  蒙古前任总统巴格班迪曾云:“根据成吉思汗传授的遗嘱,他的陵墓永远不让活着的人知道。我们应该遵循成吉思汗的遗嘱,不要找他。让它永远成为‘谜’。那些愿意去猜的人,就让他们去猜吧。”

  但是,现在终于有人愿意开口了,似乎不再只是“猜”了。这倒合乎孔夫子所言的“礼失而求诸野”,民间会沉淀着惊天绝密,墙总要漏风的。

  因此,温玉成先生请本报传递他的严正声明:

  即使此次真的找到了成吉思汗下葬之陵地,亦必须由政府主持,由考古学家进行科学的调查、清理,加以确认;反对任何人凭兴趣去发掘,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成吉思汗陵应永远保持自然清静的现状,不要去打扰征战一生的伟大的成吉思汗。
发表于 2009-10-18 05: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牵强附会啊
第一:蒙古人虽没有祖陵概念,但对其民族发祥地以及大草原有天生的归属感,蒙古人征服南宋以后,蒙古贵族都希望将中原和江南的土地全部变为牧场。很难想象成吉思汗不是葬在草原上的。
第二:大小金川河谷并不是“跑马溜溜的山上”那种游牧区,而是高山峡谷夹持的一小块小块的台地,加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这样的地方不大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地。
第三: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可汗),在位伊始就会安排好自己的归宿,葬于何地,以哪种方式,陵墓的建制等等,相当讲究的,要说成吉思汗之前没一点计划,就这么死在哪葬在哪,与他的赫赫威名不符。
第四:文中提到,1227年六月到八月,成吉思汗行踪是个谜。但要说前面左路军右路军一路攻城掠地,然后就为了找个地方把铁木真埋了,这也说不过去。谁会把陵墓建到一个刚征服的地方?再说仓促之间能建好一座陵墓?
第五:就算乌云其其格是那成吉思汗的多少辈子孙,一个保守700年的秘密,700年时间,那么多辈人都没人说出来(要有半点风声的话,早就被盗墓者光顾了吧),怎么一到现在,一会儿80多岁的老妪,一会儿大连的厨师,都嚷嚷起来啦?80多岁的老太婆,你图的是啥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19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