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53|回复: 0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势头强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9 15: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跨越30年的时间之河,四川省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接待事业型逐步转变为经济产业型,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一跃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已成为四川省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1978年以来的30年既是民族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也是民族地区大力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经济的30年。

  三州现状
  我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四川民族地区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 《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1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历史悠久的藏羌文化、彝族文化、康巴文化、摩梭母系文化。
  2007年,民族地区接待游客超过2千万人次,达到2559.52万人次,增长46.8%;实现旅游总收入140.53亿元,增长24.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与2001年(455万人次)相比,接待人次增加2104.52万人次,增长4.62倍;旅游总收入与2001年(28亿元)相比,收入增加112.53亿元,增长 4倍;旅游外汇收入与 2001年(2573万美元)相比,收入增加1.24亿美元,增长4.9倍。
       实践证明,民族地区是四川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三州在这方面就是生动的例子。

  阿坝州
  重中之重

  随着1984年九寨沟、黄龙两个世界风景区的对外开放,阿坝州旅游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近几年,阿坝州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总体规划,加强了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随着 "九环线"的全线贯通和九黄机场的建成使用,全州旅游业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如今,九寨沟、黄龙、大熊猫三大品牌已经蜚声中外,阿坝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大熊猫生态旅游目的地、藏羌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和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30年来,阿坝州旅游业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7年,旅游业增加值29.75亿元,占GDP的28.3%,占第三产业的74%,全年接待游客880多万人次,比1991年增长54.9倍,年均增长28.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亿多元,比1991年增长157.3倍,年均增长37.2%。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阿坝州的重中之重。"发展旅游不仅促进了就业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反过来促进了道路、水、电、气、光纤、通讯等行业的发展。"一位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的人士如是总结。

  凉山州
  迅速发展
  在大小凉山内,有瑶池仙景的泸沽湖、有恬静秀美并可与瑞士洛桑日内瓦湖相媲美的邛海、有钟灵毓秀的马湖、有民族团结历史见证的彝海、有神姿仙态的螺髻山、有川南胜境的泸山、有万里云山如画图的龙肘山、有自然山水盆景的小相岭、有梦幻仙境般的香格里拉腹心区恰朗多吉雪山、有大熊猫栖息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风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更让古老的民族情感在节庆中升华为耀眼的火魂后飞翔于大小凉山的崇山峻岭中,泸沽湖女儿国的"摩梭阿夏走婚制"令人追思神游于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的远古文明。西昌市是中外闻名的中国航天城,其海拔15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而被称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通过创国优和创4A,凉山旅游以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新异的旅游产品群和新型的旅游文化城崛起于中国西部。2007年,凉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亿多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4.4倍和3.6倍。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5.4%提高到8%,曾经边远的凉山正在成为西部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也成长为全州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凉山州正在建设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和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按照规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将建成为世界一流的文化生态旅游精品、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将建成为特色突出的阳光度假旅游精品。

  甘孜州
  后劲十足
  甘孜州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是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的发祥地。
       回顾甘孜州旅游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旅游发展之路,90年代初提出了以旅游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初期,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开发资金的严重匮乏,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建设步伐缓慢。1998年全州接待游客仅为7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0.37万元。"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甘孜州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特别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结合州情,该州及时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全面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遵循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确定了以海螺沟为突破口,突破一点(海螺沟景区),带动一圈(环贡嘎山旅游圈),辐射两线(南北两线)的发展思路。海螺沟景区的开发建设首先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为全州旅游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探索出一条切合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新路。
  进入21世纪,随着二郎山隧道贯通,全州通县油路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旅游交通、通讯、旅游接待设施等全面改善,旅游环境不断优化,甘孜州成为了备受海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迎来了旅游业的春天。200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4.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9亿元,占GDP的30.69%,游客接待量为2001年的2.77倍,1998年的26.39倍,2007年接待游客35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亿多元,同比增长11.6%。
  随着康定机场的通航,旅游这个新兴产业在雪域康巴必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后发优势。

  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初具规模。阿坝州在九黄机场通航后,客源结构优化,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又好又快的地区,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凉山州西昌市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带动全州旅游规模实现了突破式增长;甘孜州入境旅游者尤其是欧美旅游者人次在全省位居前列,康定机场正式通航后,潜在优势将加快转变为现实优势。
  而为了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使旅游资源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今年年初出台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要求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把旅游与文化、历史、生态结合起来,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促进对外开放,促进民族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2年,三州及其他民族地区要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425亿元,占全省17%,与2007年相比翻一番多,增加2.24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接待旅游者达到433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占全省40%;基本建成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阿坝州,实现接待旅游者达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34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1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建成中国旅游第一州。凉山州,实现接待旅游者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1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00万美元;建成中国彝族风情最浓的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甘孜州,实现接待旅游者达10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500万美元;基本建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其他民族地区到2012年,力争旅游总收入在2007年4.5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亿元。
  配合这一战略,我省制定了"54321"的规划布局:5条精品线路:九环线、川西环线、"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香格里拉环线、大小凉山环线;4大旅游经济区:大九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区、香格里拉文化生态旅游区、彝族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3个旅游集散中心:以九黄机场、西昌机场、康定机场为依托建设旅游集散中心;21个重点旅游景区:以九寨沟、邛海、海螺沟等形成比较完善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体系;10个特色旅游城镇:以九寨沟县漳扎镇、普格县螺髻山镇、丹巴县章谷镇等基本建成民族地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城镇。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一系列配套交通设施的更加完善,旅游线路的优化布局,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将进一步整体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20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