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68|回复: 0

怒江欲建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基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00: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持竹标的独龙汉,托弩弓的怒族娃,敬美酒的傈僳妹……与壮丽山水共同生存在大气磅礴、绝壁千重的怒江大峡谷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峡谷民族文化。近日,在傈僳族同胞欢度阔时节之际,记者穿越近300公里长的怒江大峡谷,了解到当地欲依托这些独特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基地的构想。
       据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化局有关人士介绍,州内居住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是怒族、独龙族、傈僳族、普米族等,全州目前共有22个民族。依托峡谷特有的生态环境,各民族形成了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无论是原始古朴的竹溜索、藤篾桥、千脚落地、鸟道鼠路、悬崖壁耕,还是外界知之甚少的怒族、独龙族、茶山人、勒墨人等,无不充满神秘和诱惑。
       据悉,为建设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基地,怒江州提出,在州府六库新区上端赖茂生态基地建设集中展示傈僳、怒、独龙、普米4民族民间建筑、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饮食等民俗文化,展演“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民间绝技和 “傈僳族多声部合唱”等民间优秀曲目的怒江民俗文化村;沿怒江河谷北上至福贡、贡山形成傈僳、怒、独龙、勒墨等多元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文化走廊,重点打造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文化;向西至片马镇形成傈僳、彝、茶山等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文化走廊,重点打造彝族、茶山人文化;东北方向至兰坪沿澜沧江河谷形成白(拉玛人)、普米、傈僳、怒等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文化走廊,重点打造白族、普米族文化。此外,强力打造怒江各民族大型原生态歌舞剧和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誉为“天籁之音”的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使之成为怒江区域文化的标志。建设一批电影电视剧拍摄的景点及景区,使怒江大峡谷成为“天然摄影棚”。建设怒江民间民族文学创作基地,创建丙中洛三江明珠摄影、美术创作基地等。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19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