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08|回复: 0

三江源:明天会更加美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23: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杨华 编辑:周小林

沿着太阳的轨迹,翻越巍峨挺立的日月山,横穿巴颜喀拉山、抵达美丽的通天河河畔,就在这里矗立有一个富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就在5年前,经国务院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布赫撰写了碑文。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峰海拔6621米;碑的基高4.2米,象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200米左右;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我国56个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掌,象征人类用双手保护三江源。是的,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核心地区。这里便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系统最脆弱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是山之宗,三江源是水之母,三江源是大江大河的故乡,三江源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家园。有人说:“青海的大美,因了三江源方显气魄;大美的青海,因了三江源更显神秘。”也有人说,“大美的青海,因了三江源方显独领风骚;青海的大美,因了三江源更显雄浑壮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有较大支流180余条,大小湖泊16500余个。冰川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以上,年消融量10余亿立方米。区内许多湿地为世界和中国所知名,仅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就有扎陵湖、鄂陵湖、玛多湖,以及著名的约古宗列沼泽、星星海沼泽,祖尔肯乌拉山的岗钦等沼泽雪山。这是一片充满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又是一片让世人向往和瞩目的地方。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5年前,记者站在刻有“黄河源头”字样的牛头碑旁,只见干涸的河床上已布满龟裂的土层和扬起的黄沙。据当时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气候干暖化、草场过牧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源头水流量急剧减少,还出现前所未有的断流。素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县60%以上的河流、湖泊或泉水干涸萎缩,其中绝大多数是一级支流。该县原有大小湖泊4077个,但近千个湖泊已经干涸,还使鄂陵湖水位下降1米至2米,湖水离岸后退20多米,母亲河的“乳汁”已近干涸。
世界只有一座青藏高原,中国只有一个“三江源”。为此,这一地区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三江源”区建立了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9.74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54%,涵盖了最需要保护和治理的生态区域。始于1998年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面积达1677万亩,完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44.2万亩。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完成禁牧面积4200万亩,建设牧民定居点1682个,搬迁牧民2200户,完成减畜138万羊单位。2001年8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派出专家组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国家发改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也派员专程考察,初步提出了保护与建设的总体构想。之后,青海省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编制规划,青海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初,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十九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将作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长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目前我国在一个区域内实施的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规划项目,掀开了三江源保护的又一崭新篇章。
该《规划》总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将在工程区内退牧还林还草9.81万亩,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1200多万亩、鼠害治理3100多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禁牧搬迁55773人,解决13.16万人饮水困难的问题。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近期内在三江源区天然草地减畜459万羊单位,力求实现草畜平衡;森林覆盖率提高7%、草地植被覆盖度提高20%-40%;增加水源涵养量13.2亿立方米,增加黄河径流12亿立方米。使尽快实现恢复三江源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大目标。
青海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第一要务、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的三大目标,按照“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各级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到项目区一线现场办公,了解掌握工程动态,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科学统筹、强化落实,切实有效地推动了工程建设。《规划》实施第一年就完成封山育林100.9万亩,人工补植56万亩;封沙育草4.39万亩,工程治沙0.13万亩,草种补播0.21万亩;黑土滩治理建成人工草地2500亩,半人工草地3500亩,治理黑土滩面积2万亩。目前,完成禁牧搬迁移民1794户8106人;退牧还草1060万亩。
到目前,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一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禁牧搬迁集中安置已完成建设406户,完成主体建设147户,正在建设的有959户。自主安置已完成安置490户。退牧还草工程共实现禁牧1449.68万亩,减畜74.87万羊单位。鼠害防治共完成3381.26万亩。能源建设完成了太阳能光伏电源户用系统建设,发放太阳灶10540套,建设太阳能采暖系统10台,建成太阳能校舍7座。完成封山育林52.12万亩,其中人工补植18.73万亩。治理黑土滩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27万亩。黄南藏族自治州累计完成禁牧搬迁674户2491人,封山育林15.6万亩,补植补栽11万亩,灭治地面鼠害447万亩,地下鼠害385万亩,黑土滩治理1000亩。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格尔木市各项生态保护工程也正在加紧实施。
5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通过退牧还草、禁牧搬迁、封山育林、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植被覆盖度和草地能力开始恢复和提高,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一部分牧民群众从退化草场上搬迁出来,改变了牧民长期游牧的状况,从牧民变为产业工人,从事石雕艺术、藏毯编织、种植蔬菜、汽车运输、牛羊贩运等行业,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囊谦县和格尔木市牧民社区嘛呢石雕刻艺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三江源区集镇建设的步伐加快,已建成的9个城镇集聚了人气、开辟了市场、加快了物流、活跃了贸易。随着封山育林、鼠害防治、黑土滩治理等项目的整体推进,林草植被和水源涵养能力逐步增强,草原鼠害等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江源区又翻滚起了阵阵绿浪,一派生机盎然。生态监测和科研课题项目实施中,首次确定了三江源区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共9大类、150多项,积累数以万计的监测数据,为今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布局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还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确定了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级标准,建成了退化草地地理信息系统,青海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以及扁茎早熟禾、旱地早熟禾等牧草原种扩繁获得成功。我国首次三江源区飞机人工增雨实验也获得成功。
5年后,记者再次来到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看见在大野马岭和小野马岭之间,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汪一汪的湖泊波光粼粼,甚是壮观。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说,今年玛多县1至7月降水量达到246.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29.1%,使玛多地区许多河流的径流量、冰川积雪厚度增加,许多干涸的河流和湖泊重现昔日风采,湿地逐渐恢复,植被覆盖率达到65%。几年前干涸的河流湖泊重现水光,扎陵湖、鄂陵湖等湖泊水位明显回升。其中,鄂陵湖水位较2006年同期上升1米左右,曾两次因断流而被迫停止发电的玛多黄河源水电站库区蓄水量达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千湖”之县又出现昔日水美草丰的美景。
三江源是生命之源,三江源是文明之源,三江源是历史的源头,三江源是大江大河的精魂血脉。没有到过三江源的人们,你们能想象到这样的三江源吗?蓝天、白云、山岗,远处一望无际绿色的湿地上,藏羚羊悠闲走动,藏野驴驻足张望、黑颈鹤翩翩起舞、映衬着远处的皑皑雪山,伴随着天际间飘来的若隐若现的牧歌……三江源,正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恢复原始的生态环境,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三江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3-29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