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24|回复: 0

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7 1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余心声 编辑:周小林

  一
  神奇美丽的贵州,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大开发中的贵州,热潮涌动,蓄势正发。人们普遍看好贵州的丰富资源和良好生态,看好贵州的发展潜力和美好未来。
  但是人们也在担忧:贵州会不会因为加快开发而失去青山绿水?会不会在经济快速增长中牺牲良好环境?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如何科学地开发资源、有效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代贵州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面对省内外的关注,着眼贵州的科学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环境立省”战略,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写入了党代会报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鲜明地指出,贵州的发展决不能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危及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也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切合实际,发人深省,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共鸣。

  二
  “青山绿水”,是对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切资源环境的形象描述,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回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发端、繁荣总是与青山绿水相伴,一些文明的衰落、消亡也常常与山穷水尽相随。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类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同时,也为地球和自己留下诸多创伤和隐患。特别是一百多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放大自身改造自然力量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放大了破坏环境的力量,以致人口“爆炸”、大气污染、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灾害频发……
  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就发出过这样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人猿相揖别,几度沧海桑田。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现代生态文明,人类经历了被动适应环境、开发利用环境、盲目“战胜”环境到主动保护环境的曲折发展历程。人们逐渐认识到,什么时候保住了青山绿水,人类的生存发展就有保障;什么时候破坏了青山绿水,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学者《寂静的春天》等著作的推出和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等文件的发表,推动了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一些发达、欠发达国家相继走上了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保住青山绿水,就是保住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就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类理性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

  三
  从神秘的“牂牁”、“夜郎”到今天的贵州,漫长的岁月里,贵州人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以青山为希望所在,视绿水为生命源泉。
  “幽深不见人,苍翠万千里。”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有数万座山峰、数千条河流、数千个瀑布、数百个高原湖泊、数百处原始森林……人们盛赞贵州为天然大公园、大氧吧、大空调和大宝库。
  这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耕耘着这块土地,呵护着这块土地,并把它作为宝贵基业留给子孙后代。这块可爱的土地,是贵州各族同胞共同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我们共有的家园。
  这是我们发展的条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在历史性跨越目标的大力推进中,贵州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宜人气候,所孕育的宝贵动植物资源,所蕴藏的丰富能源矿藏,所积淀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正成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物质支撑,成为我们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最突出的优势。
  这是我们对国家的贡献。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省域土地面积的65。7%属长江流域,34。3%属珠江流域,是“两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这个屏障是树木葱茏、绿水长流,还是山穷水尽、生态恶化,不仅关乎贵州,也关乎“两江”中下游的发展。

  四
  我们是青山绿水的受益者,我们为拥有青山绿水而感到庆幸。但仔细盘点家底,目睹一桩桩损害青山绿水的事件,又使我们忧心忡忡。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贵州是喀斯特省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且很难修复;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尽管全省人口控制成效明显,耕地占补平衡做出了很大努力,但近年来人口增长仍为年均30万人左右,耕地减少仍为年均20万亩左右,表土流失每年达1亿多吨;约有1千万农民尚待解决饮水安全,50%以上的城镇存在缺水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单位GDP能耗是全国水平的三倍多……
  我们还耳闻目睹这样令人震惊的事件:有的地方因生态恶化引发山体垮塌,一次就造成几十上百人的伤亡;有的老矿区资源枯竭、矿渣遍野,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即使用尽建厂以来的税收,也不够治理恢复环境的费用;有的城镇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水质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有的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地表日趋石漠化,少数地方甚至已经不具备生存条件……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贵州的大山再也经不起肆意开垦,森林再也经不起任意砍伐,河流再也经不起随意污染,资源再也经不起恣意挥霍。

  五
  保住青山绿水迫在眉睫,但在对待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上,不少同志还存在种种认识误区。
  有的对青山绿水的稀缺性、脆弱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一味索取资源,随意损害环境,导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有的急功近利,为了一时的发展,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用牺牲长远利益的办法来换取眼前的发展。
  有的认为,“先污染后治理”是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路子,我们也不能例外。
  有的不理解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要开发就顾不了保护,要保护就不可能开发;认为保住就是守住,既不开发,也不利用,宁可守着宝山富水过穷日子。
  有的认为,保住青山绿水即使称得上政绩,也只是一种软政绩,居于从属地位,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会“一俊遮百丑”,才有响当当的政绩。
  ……
  这些认识,从表面上看,反映了观念的落后和认识的片面;从深层次上看,是没有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六
  要不要保住青山绿水,核心在于是不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贵州全部工作的根本主题,解决贵州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在于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选择符合贵州实际的发展路径。
  十九年前,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对毕节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思路,倡导建立了毕节试验区,为在贵州这样的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先后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立省”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省委又提出“环境立省”战略,保住青山绿水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理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防止和避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的不协调现象,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中的“好”与“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决定了加快发展、能快则快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没有一个始终高于全国增速的发展速度,不要说赶上发达省份,就是缩小差距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贵州的发展更要快中求好、以好促快,“快”必须坚决地、无条件地服从“好”。要通过促进“好”与“快”的有机统一,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青山绿水的开发与保护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青山绿水首先必须牢牢保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这种保,绝不是消极地守,而是包含着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青山绿水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保住青山绿水,就是要统筹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之中,融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之中,不断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

  七
  愿不愿保住青山绿水,要害在于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造福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本政绩,没有政绩绝不是好干部。古人尚知“政声人去后,自有春秋言”,我们更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住青山绿水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千方百计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把开发利用资源同人民群众的利益统一起来,确保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是我们最大的政绩追求。历史性跨越要求更加注重夯实发展的基础,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保住青山绿水就是保住贵州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保住贵州当前和将来发展与竞争的优势。我们要摒弃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摒弃片面追求政绩的“轰动效应”,摒弃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坚持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的道路,既要培植金山银山,更要保住绿水青山。
  GDP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政绩的衡量自然与其相关。但GDP的增长并不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生活是否文明、人们是否幸福、人与自然是否和谐的全貌。对贵州来讲,没有GDP的增长固然不行,但只看GDP的增长也不行。我们不能单纯从GDP看政绩,更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损害生态来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政绩”。

  八
  能不能保住青山绿水,关键在思路,关键在实干,关键在机制和导向。
  思路决定出路。加入WTO后,我国地区间的政策平台正在趋于一致,一流的生态、独特的资源正成为无可争议的竞争优势,“环境立省”战略正是提升我省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思路。保住青山绿水,搞好环境建设,将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让社会的创造力、竞争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
  保住青山绿水,关键在实干。我们要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举措。只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我们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进一步制定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规章,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我们才能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克服生态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只有既做开明政府,又做聪明政府,把招商与选商、优商、富商结合起来,使引进的每户企业、每个项目都真正做到“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百姓”,我们才能忠实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保住青山绿水,还要形成新的机制和导向。着力建立健全把领导干部抓生态建设的政绩考核落到实处的机制,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绷紧保住青山绿水这根弦。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使保住青山绿水在全社会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让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惜土如金、惜水如油,自觉投入到保护青山绿水的行动之中。在全省形成以保护青山绿水为荣,以损害青山绿水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九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说天下泉,半落黔中鸣。”曾几何时,“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一度是贵州贫困的象征,但谁能料想,在生态文明日益凸现的今天,却成为贵州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成为富民兴黔的重要基础。
  四十七年前,周恩来总理曾经深情地说过:“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曾经走遍黔中大地山山水水的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关注着贵州的发展,惦记着贵州的干部群众,在2005年春视察我省期间,专门就生态保护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寄语,言犹在耳,催人奋进。
  “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从这掷地有声的十个字,我们看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贵州”,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的决心和魄力,更看到了凝结在贵州人心中的志气和信心。我们坚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贵州的山将更青、水将更绿、天将更蓝,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17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