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99|回复: 4

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1 0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四川坐拥丰厚的文化资源,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资源大省如何向文化强省跨越?
  破题之举由此展开——2007年8月8日,成都金牛宾馆,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我省文化理论研究颇有建树的知名专家学者、文化产业领域颇有成就的实务工作者交流智慧、启迪思维,提出不少新观点、新思路、新方略和新举措。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1: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整合资源,文化产业“加速度”

  “整合资源”一词,在座谈会上出现频率最高。如何让分散的文化资源产生聚合效应,是众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四川是文化资源富集地,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文化资源有效的整合,有利于产业的互补和提高,并且可以从横向到纵向不断延伸和提升,从而达到规模效益和价值效益。”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认为。
  围绕资源整合,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副院长刘吾康支招:整合文化资源,就是要发掘比较优势,发现竞争优势,形成综合的发展优势。首先要搭建整合文化资源的平台,包括总体策划的平台、人才支撑的平台、产业园区的平台。要树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市场潮流的文化资源观和发展观,对全省整合的文化资源进行“元素”提炼和创新,注重文化资源“有用性”、“稀缺性”和“组合性”的元素提炼,形成原创能力强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的组合。整合必须注入现代文化元素,将对外展示魅力四川、对内构建和谐四川,作为四川文化资源的两大基本元素。
  搭建产业园区的平台,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对此非常认同。他认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是园区化,文化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上聚集,创新、孵化、管理投资、后勤和产权交易等系列功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园区建设应当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能体现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特色是园区的生命力,要强化特色,体现个性,重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应该基于市场力量的拉动而非政府力量的拉动,让企业真正成为产业园区的生成主体。
  省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剑新则更多从实践的角度谈了体会。郭剑新回顾说,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我省有限广播电视网络行业曾经长期分散经营,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停滞不前。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变革,连接省、市、县三级的规模化网络得以成功建立,“整合资源,彻底改变了我省广播电视网络行业落后的状况”。
  “四川拥有大量的传媒、旅游、演艺、展馆等资源,国内外资本市场非常看好四川文化产业市场,我们应当加快机制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整合步伐,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成都博瑞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志刚表示。
  四川大学教授、博导蒋晓丽认为,四川传媒产业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探索积累跨地域跨媒体经营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打造高端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当前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资源丰富与品牌稀缺、规模庞大与粗放经营并存的问题。”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明泉开门见山。四川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但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品牌”。李明泉认为,这就涉及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问题,一个关键点就是要站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上,制定四川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办法,统筹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产业优势,形成集团合力。
  对品牌带来的合力,省电影公司总经理张北川感触颇深。“通过塑造自己的品牌,培植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和无形资产价值推动了产业发展。”他表示,在太平洋院线品牌的基础上,通过输出管理,创造多种合作开发、经营管理模式,院线在成都、兰州、重庆、深圳、德阳、资阳等地建设了18座现代化影城(其中5座正在筹建中),成功实施了文化品牌战略。
  品牌需要经营和输出,需要把品牌作为文化生产要素不断开掘和永续利用。李明泉认为,“金沙”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品牌,但仅有博物馆的静态展示和《金沙》音乐剧的演出还远远不够,应该借鉴其他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将金沙与三星堆整合,把围绕“金沙”这一文化奇观的衍生产品做到极致。其着力点在于把品牌作为资本,采取入股、联合经营、品牌评估、品牌共享、品牌代理、出让品牌经营权、品牌溢价部分分成等多种方式,寻找文化品牌的增值空间和合作方式。
  李明泉提出“235品牌发展战略”建议,即深度打造三星堆—金沙、都江堰青城山—九寨黄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等2个世界级品牌,大力扶持“李白诗意人生”、“天府伟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世界级品牌,打造“天府动漫”、“创意天府”、“四川乡村文化产业”、“川味影视和巴蜀演艺”、“川版图书”5个国家级品牌。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1: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以多元化市场主体吸引投资

  虽然四川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但四川金手指传播公司董事长张建华并不乐观:“四川民营文化企业尚属‘弱势群体’。”他表示,较之于其他成熟行业,民营文化企业缺少上规模的龙头企业,而且相比国有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更处于整体性资源匮乏的状态,因此,“消除政策壁垒,充分激发民营文化企业活力”具有积极作用。
  张建华建议,对民营文化企业应“变‘管住’为‘激活’,政策上要先行一步”。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除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政府在政策导向上的作用也非常重要,“要努力实现政策导向从‘管住’向‘激活’转变、政策作用从监督向扶持转变”。在资源配置方面,要有可操作的政策管道使民营文化企业公平地获得资源;在市场准入方面,要使民营文化企业不仅在文件上而且在事实上获得平等的对待;在发展环境方面,要对民营文化企业和传播主流价值的文化产品给予鼓励和扶持。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陈家泽表示,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时间较短,市场主体规模偏小,而掌控巨量文化资源的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又由于自然垄断地位使其缺乏竞争。因此要打破体制的“围墙”来整合国有文化资源,让民营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角度)进入。
  “如果政府确立1至3个民营企业作为示范,对其鼓励引导,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樊建川认为。
  “文化产业需要打破垄断,竞争才能优胜劣汰。要加速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项目、机制的重构。”西南财大党委副书记杨继瑞直言,四川文化产业的破题需要有开放的思路,引入“空降”思维,通过引进一批国际大文化集团加盟,助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
  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月在香港上市,标志着图书出版行业多渠道融资的资本扩张时代已经来临。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龚次敏表示,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存在互补性,而利用渠道规模优势形成的聚集能力和覆盖能力,开发渠道附加价值,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向行业资源要整合效应将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盈利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创意策划,引领文化产业

  近年来,尽管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环境设计、传媒动漫数字信息等产业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硬件建设方面,我省运用一些新的创意推动了发展,但依然远远不够,不少行业仍然因循传统,“创意”意识淡薄。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以各种小型文化策划广告公司居多,而以“创意”为龙头的集团仍然缺乏。
  于是,谭继和提出把巴蜀文化作为四川最独特的品牌来打造,建立“巴蜀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统筹研究和实施四川城乡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出把成都、绵阳、乐山等市率先建成四川第一批全国和国际知名的城市创意中心,把熊猫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和巴蜀文明创意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等十条建议。
  有专家认为,目前四川创意产业的“大头”是动漫产业,一旦动漫产业发展上了轨道,回报率惊人。对此,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跃武认为,发展四川动漫产业必须打好“三张牌”:打好区域经济这张牌,实现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打好文化资源这张牌,打造四川概念文化精品;打好高等学校这张牌,探索产学研管融合机制。目前,盛大、金山等国内动漫游戏大型企业已在成都建立工作室,党跃武说,“西部的市场优势不言而喻,关键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善于利用四川的文化资源,并把四川概念转化为四川概念产品,最终转化成为四川概念产品链条”。这样,四川动漫才有良性发展的可能。
  通过策划和建设九寨天堂,包括即将开工建设的世纪城歌剧院、现代艺术馆、升级版顺兴老茶馆等,会展旅游(中国)集团董事长邓鸿对创意产业最深的体会是:“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智力产品,它很难被机械复制,也就是说,它是基于创新意识中的创意产品”,而要形成文化产业链、产品链,集群化的规模布局或量产同样重要。创意出来了,产品跟进了,市场也不能少,要通过打造产业链,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反过来又刺激市场,满足市场增量的需要。邓鸿还建议,再好的创意,都必须树立精品意识,这样才能避免同质化的现象。
  省社科院研究员向宝云提出,构建以创意产业为引领的多元文化产业体系,包括高端的创意产业层和中低端的休闲产业。他把高端的创意产业层细分为数字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剧制作业、印刷发行业、演艺业、动漫产业、广告会展业、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产业等。
  与会部分专家认为,巴蜀文化就是四川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无尽的源泉,是各种文化产业集团整合和发展成为强大的文化产业链的基础。谭继和说,“四川文化产业长期以来把‘巴蜀文化’同‘民族风情’分割开来,一块变两块,没有突出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一会儿是巴蜀文化,一会儿又是民族文化,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产生不了强烈的第一视角冲击力效果。分离宣传的结果,是两方面特色都被弱化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4-4-19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